【萍乡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专辑——“博物馆的力量”】第六期:民俗文化的魅力 二维码
242
发表时间:2022-06-05 11:16 前 言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被许多人视为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仅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故事,也让我们看到每段历史、每件文物背后,都彰显着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延续的历史进程;博物馆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不仅可以让一个城市彰显它的文化厚度和内涵深度,扩大它的文化影响力,而且还可以在继承传统、增强底气、赢得尊重的同时,培育出应对挑战、砥砺前行、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心和信念,这其实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博物馆的力量”。 萍乡博物馆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策划了一系列线上和线下活动,其中线上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专辑——“博物馆的力量”共分为8期,让观众通过博物馆视角了解萍乡本土的自然、历史、人文及民俗文化,了解萍乡博物馆作为独特的社会教育平台发挥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了解萍乡博物馆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传播“小城大爱”志愿精神的各种举措等等,全面感受“萍乡博物馆的力量”——文化传播的力量、社教活动的力量、志愿服务的力量。 “博物馆的力量”第六期: 民俗文化的魅力 ![]() 安源区 ![]() 湘东区 湘东区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独具特色,享有“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傩文化之乡”“花锣鼓之乡”等美誉。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近年来,湘东区专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由区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重点非遗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资金扶持,帮助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习活动。并通过建立民俗文化馆、赣西傩文化博物馆与湖南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傩面具动漫产品等形式,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探索行业和专题博物馆多形式发展的传承保护新格局。此外,湘东区还注重通过节庆、馆博交流和媒体传播等方式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拉近古文明与现代民众的距离。 湘东傩面是一门古老的雕刻艺术,由宋代傩面雕刻技艺演变而来,清代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雕刻技艺,所雕面具古朴细腻,工艺复杂讲究,尤为难得的是现在仍能雕刻440只完整的宋代人形傩面。2006年湘东傩面具雕刻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东旱龙船是湘东特有的文化民俗,是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融合体,表达了民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福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同时湘东旱龙舟也是江西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湘东旱龙船延续了楚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感,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又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乐。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民间节庆文化活动,是湘东历史悠久、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既包含了楚文化的底蕴,又富有吴文化的特色,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添上了一抹靓丽的色彩,是江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绚丽的奇葩。 ![]() 芦溪县 芦溪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国灯彩艺术之乡”美誉,文化积淀丰厚,独具魅力的吴风楚韵孕育了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芦溪人民创造并传承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灯彩艺术、农民画、手工技艺、舞蹈、曲艺等民间文化广布在芦溪的各个村落。 芦溪灯彩艺术的种类较多,如鱼灯、狮灯、划旱船、板凳龙等,尤以缩龙最为出名。芦溪缩龙起源于芦溪镇古城村,相传为家住芦溪镇新田村严家冲的明代宰相严嵩远房族人从北京按图索骥而来,因严氏家族势单力薄,无力发起缩龙表演,遂联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经几百年变迁,这条缩龙保留在古城。 芦溪年丰狮始于清康熙年间,据彭氏族谱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芦溪境内发大水,庐舍漂没,疫痢交作。一时间鬼神传说肆虐,人心惶惶。有彭姓在外跑江湖者,把广东的舞狮引入芦溪,认为狮子能带来吉祥,使鬼神降优、合境安宁、五谷丰收。”久而久之,这舞狮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 上栗县 上栗的民间灯彩品种很多,分布地域比较广,各乡镇村落都有灯彩活动,参与活动的人数极多。有句谚语说:“三十晚上咯火,元宵晚上咯灯。”到了元宵节村村灯彩出动,热闹非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牛带茶灯。据牛带茶灯的传承人何光基介绍,牛带茶灯起于元朝,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表演的道具有:一头篾扎黄牛,一架木犁。牛灯主要表现农民犁田的过程,当中,穿插演唱历史故事和讲些经典的乡间笑话,使演出风趣热闹。牛灯演出要持续到正月底。 上栗皮影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民间戏剧形式。皮影戏在上栗县的广大农村深受欢迎,以萍乡小调丰富戏中角色为基础,同时融入了湘剧花鼓戏的演唱素材,是独具湘赣边界风格的民间艺术。 ![]() 莲花县 ![]() ![]() ![]() ![]() 扫描二维码关注萍乡博物馆 |